防雷線以下有大暴雷喔~請小心服用
從動盪的1910年代到咆哮的二零年代(roaring twenties);從塵土飛揚的沙場到紙醉金迷的繁榮巴黎,天上再見這部電影挑戰了空間和人物身分的兩極轉變,讓觀眾跟故事的主要角色一起經歷一場絢爛的冒險。
本片在述說一名與勢利的商人父親長期理念不合,因此憤而從軍的貴公子哥兒愛德華,在一場惡劣指揮官蓄意引發的交戰中,為了拯救同袍阿爾伯特而被炸傷臉部。嚴重毀容的愛德華一來不願見到他那討人厭的父親,二來不想讓他那溫柔美貌的姐姐心碎,所以拒絕返家,由阿爾伯特協助他詐死並且改名換姓,成為一個帶著華麗面具、精通雕塑設計的神祕畫家,攜手一同幹起買空賣空戰爭紀念銅像的不法事業。就在兩人正要飛黃騰達、遠走高飛之時,他們倆赫然發現當初的惡劣指揮官現在竟然藉著濫葬戰死士兵大發橫財,還娶了愛德華親愛的姊姊為妻,因此兩人決定要在捲款潛逃前揭發指揮官的所有惡行惡狀,為一場精心設計的復仇大戲拉起序幕。
以上這個故事就是一部賣座電影的起手式。詐死、神秘人物現身、患難與共的革命情誼、華麗的復仇、戰後被社會遺棄的退伍軍人與發戰爭財的暴發戶鬥智鬥勇,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再加上流暢的拍攝手法、幽默機智的對白、強大的美術設計以及符合當代氛圍的爵士音樂等,的確是一部充滿娛樂效果又精緻的法國電影。
除了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和別出心裁的故事情節外,這部電影演員的表現也讓我十分驚豔。飾演愛德華的比斯卡亞,因角色設定是一名顏面傷殘無法言語的憤世青年,大部分的情緒都是用興奮或憤怒的含混喉音、誇大卻又不失自然的肢體語言、或是直接用他澄澈的眼神自然流露情緒。雖然從頭到尾沒什麼真正的台詞,但比斯卡亞依舊把愛德華的倔強剛烈不諳世事的特質活靈活現地傳達給觀眾。導演身兼演員的亞伯杜旁蒂飾演性格保守安分,卻可以為了報答恩人不惜犯下不法勾當的阿爾伯特,這樣較為溫吞被動的人物很容易被愛德華那樣狂放不羈的角色壓過鋒頭,但杜旁蒂仍用他真摯善良的眼神,展現了像阿爾伯特這樣平凡卻人格高尚的人物在這殘酷社會中的掙扎與兩難。
---------------------------以下有雷愼入------------------------------------------------------------------------------
個人認為藉由大眾認購愛國銅像進而詐財設定的方式相當有創意又有諷刺的意味。一般大眾為了彰顯自己的愛國心爭相認購愛國銅像,看在負傷後變得憤世嫉俗的愛德華眼中應該是相當虛偽庸俗的行為。那時的社會不願接受像阿爾伯特這樣自戰場上歸來的軍人,迫使他們只能從事低微的工作,賺取微薄的傭金,更別提那些傷殘的退伍軍人了,除了領救濟金之外根本無處可去,直接淪為乞丐;對於死亡士兵的安葬事宜更是隨便交給無良商人草草了結,使他們還能夠從中獲取暴利,過著優渥荒誕的日子。這麼多骯髒卑鄙的事情在眾人的眼前發生,但大家卻好像事不關己一般,只想認購個愛國銅像就好像顯現自己很關心很尊敬這些戰士一樣。這樣的態度看在愛德華眼中鐵定是憤恨不平,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有些人認購愛國銅像是為了紀念自己身死的摯愛至親,託付自己無處傾訴的思念與遺憾,比如他那位嚴肅頑固、至始至終反對他畫畫的老爸。愛德華瘋狂的詐財計畫是對整個社會的遷怒與報復,但這樣怨懟終究在他父親誠摯而心碎的道歉和認可中化解了。已經被傷勢和過量止痛藥物凌遲地身心俱疲的愛德華,在解開心理的死結後,藉由結束自己的生命換來解脫,為這場精心策畫的復仇大戲烙下一個悲傷句點。一切難分難解的恩怨情仇在死後都銷聲匿跡,無影無蹤。
這類型的復仇片爽感過去後只留滿滿的悵惘,某種程度上也有警世的寓意吧。
發文時間極度不固定,如果你有興趣知道我什麼時候發文的話,請追蹤我的instagram:i_am_maud_theblogger
留言列表